21家民营房企被召集开会,地产走出至暗时刻?

21家民营房企,参加了由交易商协会、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联合中债增进公司召开的座谈会,其中包括在同一天曝出4亿美元债务违约消息的旭辉集团。会议的主题则集中在继续加大对民营房企发债的支持力度上。在保交楼的大背景下,政策层面也已暖风频吹。民营房企们,有望走出“至暗时刻”?

11月1日,碧桂园一位老总匆匆走进会场,此时,会议室里已经落座了好几家房企的相关负责人。

与会人士的面部表情一扫往日的阴霾,因为这场由交易商协会、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联合中债增进公司召开的会议,主题是明确中债增进公司将继续加大对民营房企发债的支持力度。

这次座谈会共有21家房企参加,其中包括刚刚在同一天发生4亿美元债务违约的旭辉集团。

“蹲下来、活下去、站起来,蹲下意味着我们拒绝躺平,蹲下意味着重心更稳,蹲下意味着来日更好地站起来。”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当天发了一条朋友圈。

林中把此次债务违约的原因归结为融资不畅、销售疲软。旭辉方面称,寻求境外债务全面解决方案,是旭辉在保预售房交付、保企业正常经营的大目标下,应对流动性极度受限做出的安排。

旭辉希望以时间换空间,等待春天来临。

种种迹象表明,在保交楼的大背景下,房企正在走出至暗时刻,政策层面已是暖风频吹。

11月2日,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香港金融管理局“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”上发声:“近期,房地产销售和贷款投放已有边际改善。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,我们相信房地产市场能保持平稳健康发展。”

易纲的这番讲话,在资本市场引起了反应。11月3日,房地产板块快速反弹,多只股票上涨,其中财信发展盘中一度直线涨停,珠江股份更是实现三连板。

(图源/视觉中国)

20余城下调房贷利率

近段时间来,为了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,央行出台了不少措施。

易纲表示,“人民银行积极支持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,降低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,鼓励银行通过‘保交楼’专项借款支持已售住房建设交付,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。”

《财经天下》周刊梳理发现,今年以来,央行已3次下调5年期以上LPR,共计下调35个基点,同时降低首套房贷利率下限20个基点。9月底,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出台相关政策,包括符合条件的城市可取消首套房贷利率下限、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、出售自有住房后1年内重购可退个税等。

近期,大连、武汉、天津、贵阳、石家庄等至少21个城市下调首套住房商贷利率下限至4%以下,此外,超100座城市下调首套公积金贷款利率。有业内人士分析称,预计未来几个月房贷利率调整的城市会继续扩围,已经调整的城市后期还可能会进一步下调。

除金融机构下调利率外,各地政府也在使出各种“大招”。取消限购限贷、发放购房补贴之外,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回购商品房。国庆后,苏州传出定向回购1万套新房的消息。据报道,当地政府回购部分房源,主要用于人才房。此外,郑州、济南、邯郸等地也表态鼓励国企批量购入新建商品房。

进入传统“金九银十”,多地出台住房团购优惠政策、特价房活动政策。例如,青岛针对对医护工作者、教师、现役退役军人、模范先进、公安干警、大型企业人才等群体开展“手拉手”特价房专题活动,开发商拿出“真金白银”补贴购房者。

政策刺激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楼市信心。据国家统计局10月24日发布的数据,今年1-9月,商品房销售面积101422万平方米,同比下降22.2%;商品房销售额99380亿元,同比下降26.3%。但相比于1-8月,下降幅度均在收窄,分别收窄了0.8个百分点和1.6个百分点。

在保交楼方面,金融机构也是使出了不少“解数”。

8月5日,郑州推出100亿元规模的房地产纾困基金。设立该基金旨在“尽力解决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急迫困难,缓解当前房地产项目停工、停按揭月供造成的突出社会问题和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,提振市场信心”。

9月22日,国家开发银行已向辽宁省沈阳市支付全国首笔“保交楼”专项借款,支持辽宁“保交楼”项目。

与此同时,各方资金对民营房企越来越“友好”。10月27日,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中债增进公司调研时称,近期以来,中债增进公司及时开展增信,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融资工作,对维护民营房企债券融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,产生了良好效果。

5日后,交易商协会、房地产业协会联合中债增进公司召开的民营房企座谈会,在业界更是产生了积极的反响。参加座谈会的民营房企不再是个别企业,达到了21家,包括金辉集团、新希望地产、德信中国、雅居乐等。在行业人士看来,这传递了一个信号,即获得发债支持的民营房企范围或许会扩大。

数据显示,8月以来,中债增进共推进十余单房企增信项目,支持新城控股、美的置业、龙湖拓展、碧桂园、旭辉集团、卓越集团等多家民营房企发债融资规模83.68亿元。

而据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观察,近期房企专项借款、纾困基金以及债券融资等都开始好转,特别是基于企业整体信用的债券融资,将给保交楼、债务偿还带来源头活水。
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9月份,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21.3%,相比8月份同比21.7%的降幅同样在收窄。

(图源/视觉中国)

房企拒绝“躺平”

从房企来看,今年前10月,百强房企销售业绩同比降幅在收窄。

据中指研究院统计,今年1-10月,TOP 100房企销总额为60954.6亿元,同比下降43.4%,降幅较9月收窄了1.7个百分点。其中10月单月销售额虽然同比下降26.5%,但环比增长1.6%。

TOP 50房企的回升表现更加明显。克而瑞数据显示,在TOP 50房企中,有32家企业单月业绩环比增长,占比超6成;仅18家企业单月业绩环比降低,且环比降幅多在30%以内。

而一些头部房企,也开始慢慢走出低谷。

龙湖集团发布的三季报显示,前9个月,龙湖集团累计实现销售额1455.6亿元,实现销售面积890.6万平方米。第三季度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598亿元,同比实现回正。

10月31日周一中午,龙湖宣布提前偿还2023年到期的部分银团贷款51亿港元。同时,控股股东增持了300万股公司股份,合计投入资金近3000万港元。之后两天,龙湖又连发公告称,控股股东分别增持300万股公司股份和100万股公司股份。

商业地产方面,头部房企也迎来融资回暖。

据华润置地官微消息显示,10月25日,华润置地成功发行“石家庄万象城资产支持专项计划(CMBS)”,成为市场第一单10年期CMBS。

据媒体不完全统计,华润置地已累计获批8单商业地产资产证券化产品,总发行规模约251.82亿元。

目前,保利发展、华金地集团以及龙湖、碧桂园、万科房企也开始纷纷推动CMBS、类REITS等产品的融资计划。

此前高喊“活下去”的万科,近期也对市场回暖表示了信心。

今年前三季度,万科实现营业收入3376.7亿元,同比增长24.4%;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0.5亿元,同比增长2.2%。

10月份,万科实现合同销售面积198.8万平方米,合同销售金额321亿元,环比微跌7.6%。

今年以来,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在不断重申“筑底论”:短期内,市场已经筑底,但恢复是一个缓慢和温和的过程。他认为市场收缩过了头,反而会积蓄自发修复的动能。住房的刚性需求仍然很强,依然是个十万亿量级的巨大市场。